1937年7月,庐山之巅。正值酷暑时节,即便是享有避暑之名的庐山,亦无法完全驱散那令人心绪烦闷的炎热。蒋介石正审视着一幅新呈的空军作战部署图。
周至柔立于旁侧,汗珠如雨,全身汗水浸透了他的背心,衣物湿透不堪。然而,这并非由炎热所致,而是源自内心的恐惧。身为国民党军航空委员会的主任,空军最高长官。
“属下无能为力。”
蒋介石怒不可遏,怒斥一通,周至柔却只能唯唯诺诺,不敢辩解。蒋介石察觉到他神色有异,猛然想起一事,顿时恍然大悟,于是便停止了责骂。
一、“真”“假”司令
蒋介石所思,周至柔之尴尬官位。
彼时,国民党尚未设立空军总司令部,空军指挥与建设的核心职责由航空委员会承担。蒋介石虽名义上担任该委员会的委员长,实则并未直接涉足日常事务,其职责由他人代为履行。周至柔实际执掌空军大权,位居当时空军最高领导之位。
换言之,周至柔的职位等同于空军总司令,尽管并未公开担任此名。若论其权力之重,掌管一个新兴军种,手握千万经费,这显然不是什么尴尬的职位吧?
然而,事实的真相却是,尽管他身居高位,却无法真正掌握实权。真正的权力,实际上操纵在航空委员会秘书长手中。而当时的秘书长,非宋美龄夫人莫属。
蒋介石为何会让对军事毫无了解的宋美龄担任秘书长并执掌大权?这背后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因素。
蒋介石重视空军。空军作为新兴的军种,对传统步兵而言,能够构成压倒性的优势,时下常言称之为“降维打击”。因此,这一领域必须交由最为可靠的人才来掌管。在亲近程度上,莫过于家人。当时,长子蒋经国刚从苏联归来,尚显年轻且经验不足,亟需历练。鉴于此,宋美龄夫人便担起了管理空军的重任。
其二,空军多装备购自美。自始至终,美国外交及商贸等关键事务均由宋子文与宋美龄兄妹共同执掌。特别是宋美龄,凭借其优雅的气质和流利的英语能力,与美国政府的高层官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因此,将空军采购事宜交由宋美龄负责,既符合情理,也最为适宜。
宋美龄权力欲强。宋家三姐妹各具个性鲜明,其中大姐宋蔼龄以其敏锐的经济洞察力和手腕著称,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,实至名归地成为民国首富。传闻她在美国的家族资产数额庞大,难以计数。二姐宋庆龄则投身于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,最终成就了革命家的辉煌。而宋美龄则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,她迟迟未嫁,以高姿态择偶,直至三十高龄才觅得良缘。婚后,她更是积极参与政治,其涉足程度远胜过两位姐姐。如此热衷权力的女性,面对空军这一新兴领域、政治的空白地带,又得到丈夫的大力支持,自然急于将所有权力揽入怀中。
宋美龄全面掌管航委会的人事和财经两大核心权力,她对于航委会成员的选拔以及空军经费的调配拥有绝对的决策权。虽然她名义上是秘书长,实则已成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空军事实上的最高指挥官。因此,有人赠予她“空军之母”的尊称,正源于此。
周至柔角色尴尬。
二、1000架飞机计划为何落空?
回顾最初提到的那起事件,原计划中的国军空军采购1000架飞机,最终却仅有305架到位。如此巨大的差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?责任并不在周至柔身上,而是应归咎于宋美龄女士。
起初,蒋介石曾有意亲自投身于飞机制造事业,遂下令航空委员会对此进行深入探讨。周至柔遵照宋美龄的指示,成功创办了两家飞机制造厂,着手搭建起自家的生产线。
受限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,所谓的生产线实际上并无从零开始制造飞机的能力,仅能通过采购外国零配件进行组装。即便如此,其组装水平亦不尽人意,因为国内缺乏足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。拆解外国老旧飞机尚可一玩,但要重新组装,难度极大。即便勉强拼凑而成,亦无人敢乘坐上天。
然而,在工厂投产之际,宋美龄夫人依旧慷慨解囊,源源不断地为其筹集资金,数额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。今日回顾,我们或许会觉得这样的投入并不算巨额,但在当时,这一数字堪称巨擘。回顾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,1937年国军各军种的经费总预算中,陆军预算高达1亿1900万元,空军为7000万元,海军仅228万元。美龄夫人毅然投入百万乃至千万规模的资金,却犹如公鸡孵化鸡蛋,虽竭尽全力,却始终未见成效。
因此,周至柔起初便洞悉,这两家飞机制造厂不过是美龄夫人的“隐秘助手”。
1936年,蒋介石命周至柔呈递空军建设规划。当时,国军内部充斥着夸张的言辞。周至柔为博得蒋介石的欢心,便上报称,凭借现有的财力,大约能采购一千架飞机。听闻此言,蒋介石喜形于色。
然而,当周至柔再次向美龄夫人商讨如何解决那1000架飞机的问题时,他不禁瞪大了眼睛。美龄夫人不仅坚决反对在两家制造厂同时开工生产飞机——她心如明镜,深知揭开这层窗户纸的后果,一旦触及,夫妻间的和谐关系将不复存在。
如此困境该如何是好?难道真的要拖延不决?若届时无法乘坐飞机,老人家一旦动怒,恐会采取极端行为,但绝非伤害夫人,而是周至柔恐怕要承担全部罪责。周至柔亦感焦急万分,恳请夫人能体谅实情,毕竟没有飞机,他们难以向上面交代。
美龄夫人向他解释道,她并非反对制造飞机,只是观察到全球飞机技术进步迅速。目前我们依赖进口零件组装,等我们的飞机刚投入使用,别国的新飞机可能已经问世,这样我们岂不是落后了?她建议不如暂时将资金储备起来,等到美国的新飞机开始生产,我们一次性购买一千架,这样既方便又高效。
周至柔猛地一拍额头,不禁感叹,夫人果然眼界非凡!
如此一来,购置飞机的计划便一直悬而未决,直至1937年“七·七事变”的爆发。空军并未新增任何装备,仍旧依赖先前凑集的305架飞机,其中真正能够投入战斗的仅有200余架。
蒋介石心中自明,如此重大的事宜,周至柔断然不敢擅自决断。无奈之下,他只得默许,不再追究此事。
显而易见,宋美龄错过的这一年时光本该是极为珍贵的。若在战前半年内能购置到先进的战斗机,那么正面战场的局势又怎会如此惨烈?上海与南京的失守又怎会如此迅速?
三、空军经费成宋家金库
上世纪30年代,全球空军强国的阵容中,美国拥有作战飞机2800余架,法国则达到3000架,苏联拥有1600架,英国同样为1600架,而意大利则装备了1350架。直至1937年,日本空军也扩充至1200余架,其空军实力较我国高出五倍有余。
面对巨大的实力差距,国军理应奋力追赶,然而,负责空军事务的领导者却缺乏远见,导致空军的发展进程异常迟缓。
不但如此,宋氏与孔氏两大家族,倚仗美龄夫人这棵庇护之树的遮蔽,在航空委员会中随心所欲,攫取了诸多财富。
宋蔼龄的次女孔令伟,昵称孔二小姐,历来深受宋美龄的宠爱。美龄夫人并无子女,早年曾遭遇流产之痛,尽管之后多次尝试,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。直至四十岁那年,她便放弃了生育的念头。自此,孔二小姐便如同她的亲生女儿一般,被委以重任,负责前往美国采购飞机。孔二小姐性格颇为独特,常以男性发型示人,身着西装,并佩戴墨镜,若非亲眼目睹,恐怕无人能将她与女性联系起来。
她看似行为古怪,实则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商人,继承了父母在敛财方面的卓越才能。她曾在上海、南京等地开设多家商行,经营得井井有条。美龄夫人看中了她的这一优势,便派遣她前往美国采购飞机。孔令伟也常驻美国,与美国总统有过会面,与军火商交往更是游刃有余,毫无怯场之态。
“无商不奸。”美国商人虽表面上接受了价格下调,实则并未承受任何损失。他们暗中将飞机发动机的功率由1000马力削减至800马力,导致飞机的整体性能大幅下降。
蒋介石对飞机动力之奥秘一无所知,即便周至柔心知肚明,亦不敢妄言。
宋美龄并未涉足空军的具体事务,她深知自身无法全面掌管。飞行员培训、作战调度、机场建设等她眼中所谓“琐事”,皆委托给了周至柔全权处理。
周至柔,1899年诞生于浙江临海。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,成为蒋介石的同校学子。1924年,他投身国民党,跻身孙中山的麾下,成为一名军官。随着蒋介石权势日盛,他重用浙江同乡,周至柔因而步入浙江乡籍的圈子。在此期间,他逐步获得晋升,先是从师长到军长,到1936年,更荣膺陆军中将。
蒋介石之所以委以他主管空军的重任,关键在于他曾赴海外深造,耗时两年对欧洲军事强国的空军建设进行了深入考察。相较于那些仅精通陆军的将领,他对空军建设的相关知识更为精通。于是,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,他被选拔为空军的主要领导者。
周将军治军水平不佳。
举几例令人震惊的案例。
1935年5月,中央航空学校校长周至柔怀着深重的愧疚之情,向蒋介石呈递了一份令人沮丧的汇报:在过去的5个月中,学员们在飞行训练中竟遭遇了高达38起的事故与坠机事件。在这些事故中,有一起尤为引人发笑。两名学员在结业考试中,各自驾驶飞机升空,然而,后飞的学员不慎将前飞的飞机尾部击落,致使前机机毁人亡。
蒋介石在回电中怒斥,责令他务必严加注意,勤加操练。
周至必须务必回电,然而如何做到这一点,他自己却毫无头绪。
至1938年,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,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训练水准仍旧处于较低水平。美国派遣的观察员向其国内总部汇报时指出,中国飞行员的训练过程中,竟然连续数日未曾发生任何事故,这实为罕见之闻。尤其是1938年3月,创下了单日发生四次飞机失事的最高纪录。
客观而言,当时中国空军遭受日军重创,航空学校亟需培养新鲜血液,故而训练强度提升,飞机事故频发由此而来。然而,深究其根本,周至柔治军无术,只知提出要求而不懂传授方法,学员们凭借着满腔热血投身训练,怎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呢!
统计数据显示,在当时的航空事故中,高达89.9%的事故源于飞行员技能不足,而飞机故障仅占事故原因的10.1%。
目睹此般凄惨景象,周至柔不禁羞愧与愤怒交织。在年届四十之际,他拼尽全力,身先士卒学习驾驶飞机。天可怜见他的执着,竟真的掌握了这项技能。他更是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飞行要领——“起飞需一杆掌控,降落则三舵并用”,这一套方法赢得了飞行学员们的由衷赞叹。
四、8000万亏空事件
仅仅依靠周至柔的个人努力,空军的整体质量是无法得到根本提升的。
全面抗战爆发之际,我国空军奋勇迎战,305架战机全部投入战场。飞行员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,与日军飞机展开了激烈的空中较量。然而,由于技术和装备上的差距,尽管双方交战激烈,我国空军在开战仅三个月后,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空军力量几乎耗尽。
蒋介石即刻下令周至柔火速联系美国、英国等强国购置军机,同时含蓄地表示既往之事无需再提,务必迅速将飞机采购到位。
不料周至柔闻讯后,应对之策几近穷尽。蒋介石等候一月,未见有任何行动,遂追问周至柔缘何未予处理。周至柔多次犹豫,不敢直言以对,直至无奈之下,只得将空军账目之总明细呈递于蒋介石。
蒋介石览阅之余,不禁怒火中烧。自三年多前起,航空委员会在空军建设上的经费竟然出现了高达8000万元的巨额亏空,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1937年全年预算的1000万元。
依据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飞机购置标准,一架飞机连同其附属设施,其总价大约在12万美元。换算成中美汇率,8000万元法币相当于2400万美元,如此一来,200架飞机的成本便全部付诸东流。
蒋介石询问缘由,周至柔声音颤抖地回答道:“近年以来,无论是搭建航校、兴修飞机制造厂、培育飞行员、构筑地勤设施,还是采购航油,每一项都亟需大量的资金……”
蒋介石心知肚明,这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,飞机购置寥寥无几,他却舍本逐末,沉迷于这些无益之物。资金无疑已被那些丧尽天良的贪污下属挥霍一空。怒不可遏之下,蒋介石下令,务必彻查究竟,这巨额资金究竟去向何方。
周至柔低声:“算了别查。”
蒋介石愤怒至极,怒斥道:“你这个空军司令,究竟是如何执掌军职的?”
各位,周至柔虽仅担任航委会主任一职,然而在官场与私下,众人皆尊称其为空军司令,这实乃其真实地位所决定的,无需对字眼过于拘泥。
往昔之时,蒋介石一旦动怒,部下无不战战兢兢,噤若寒蝉。然而,此次周至柔却格外坚定,他竭力劝阻蒋介石,请求不再追责,声称一切过错皆在卑职,恳请宽宥,给予卑职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,不再追查。
蒋介石察觉到这情形似乎有些不对,他自诩洞察力非凡,料定周至柔必有难言之隐。或许,这一切的背后,又是夫人的干预所致。
蒋介石此次情绪激愤,难以抑制,遂责令周至柔必须向他提供一份详尽的解释,务必查明资金去向,绝不能任由此事悬而未决,不明不白地消失无踪。
周至柔面露愁容,返回后向美龄夫人汇报了情况。夫人却表现得若无其事,吩咐他只需专心处理自己的事务即可。
翌日,蒋介石于室内偶瞥见一张旧报纸,那系1936年10月之刊,内载一则关于为其庆祝寿辰而献上飞机的新闻。蒋介石览毕,心中顿时沉甸甸的。
什么情况?
原来,在1936年10月,蒋介石即将迈入五十虚岁。彼时,蒋介石意图筹集军费,以便彻底剿灭陕北红军,于是暗中示意心腹,假借庆祝其五十寿辰之名,号召全国民众共同集资购买飞机。各界民众对于强化空军、巩固国防的热情高涨,加之庆寿之喜,纷纷慷慨解囊,踊跃捐资。骗取到巨额资金后,蒋介石便密令将先前购买的霍克III战斗机重新喷漆,伪装成新机,飞往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进行飞行表演,以此敷衍了事。而这笔巨额资金,最终被用于进攻陕北红军的军费之中。
此事性质之恶劣,令人咋舌。除宋美龄、周至柔、宋子文等高层人士洞悉内情外,基层的采购人员对此所知甚少,亦不敢随意传播。
瞥见那叠泛黄的旧报纸,蒋介石瞬间领会了夫人的深意。正如古语所云,“水至清则无鱼”,探究至此,不宜再深究。若将所有秘密一一揭露,恐怕无人能保颜面,毕竟人皆有私,谁又无瑕疵呢?
当然,我们不应无端猜疑蒋宋夫妇感情出现裂痕,相互间进行威胁。夫妻之间虽有摩擦,但家国利益相连,即便偶有争执,也不过是床头吵架床尾和,并不会演变成大问题。关键在于,这8000万经费并非全由宋家所得,航委会的众多下属也纷纷插手分一杯羹,宋家拿走大部分,而下属们则分得一小部分。若真要追查到底,那些下属们一旦被逼急,可能会将庆寿献机的丑闻公之于众,这恐怕就不仅仅是经费亏空那么简单了。
此事最终草草收场,蒋介石不再深究,周至柔亦不再上报。
五、美龄夫人施绝技
然而,持续亏损、拖延不前,未能加快空军建设步伐,亦非长久之计。随着日军侵略日益加剧,敌机在我领空横行无忌,我国空军飞机损失惨重。至1937年年底,原本200余架可投入战斗的飞机,已锐减至仅剩30架。
我国空军的建设已陷入绝境,无路可退。蒋介石与宋氏兄妹终下决心,下定决心对空军进行一番彻底的整顿与加强。
然而,要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新兴军种,实属不易,这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。尤其是在日本侵华、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,这样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。从1938年至1941年,我国空军建设几乎陷入了停滞。此外,美国迟迟未对日本宣战,而是采取摇摆不定的态度,持续与日本进行军火交易,导致我国无法购得飞机,也未能获得美国的支援,空军飞机的数量始终未能突破百架大关。
幸运的是,鉴于维护中国战场的稳定,苏联当时派遣了援华航空志愿队,助力我国抵御日军的空中侵袭。然而,随着苏联国内战事日益紧张,其无力再对中国提供持续支持。我国几乎丧失了制空权,日军飞机肆意轰炸我国大西北、大西南地区,连陪都重庆也屡遭轰炸之苦。
在1940年,日本飞机对四川的侵袭高达102次,出动飞机共计3050架次。其中,重庆一地遭受轰炸次数竟达49次,且每次轰炸动用的飞机数量均在百架之上。相较之下,中国空军每次只能派出寥寥数架飞机升空应战,与敌展开殊死搏斗。至1940年年末,中国空军所剩的飞机仅余下65架陈旧机型。
尤为令人愤慨的是,1940年10月某日,日军飞机对成都发动空袭,竟然有数架敌机在空中掩护下成功降落成都机场。飞行员随即弃机而逃,竟在机场周边对中国教练机进行纵火焚烧。
面对现状,美龄夫人深感常规之路难以奏效,遂毅然决然采取非常之举,聘请美国飞行员陈纳德,打造了一支由外籍人员组成的航空部队,这支队伍被誉为“飞虎队”,肩负起中国空军训练与防空的双重使命。
1941年7月,一支由百余名飞行员及众多地勤与后勤人员组成的美国空军志愿队,以受聘形式抵达中国,投身战事。蒋介石随即下达命令,正式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,并任命陈纳德担任指挥官及大队长。该大队配备战斗机125架,空地勤人员最多时更是达到了270余人。
“飞虎队”的飞行员们历经沙场磨砺,所驾驶的战机性能亦远超日军装备,因此在空战中占据显著优势。在与日军的数次交锋中,他们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。
继珍珠港事件爆发,美国陷入无路可退的境地,宣战日本并随即终止了对日军的火器交易,转而全面支持中国。在此背景下,宋美龄下令航委会加快步伐,向美国采购飞机。尽管她早已卸去航委会秘书长的职务,然而多年的威望仍旧深远,加之宋氏家族成员在航委会中的广泛影响,飞机采购仍旧是宋家用以筹集资金的关键项目。
六、国民党空军士气低落。
长期形成的恶劣风气导致国民党空军建设状况堪忧,高级官员热衷于谋取私利,而基层官兵的待遇则难以得到保障。因此,尽管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空军的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,却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,昔日对抗日军的威猛之势已不复存在。
1946年8月19日,在一场针对解放区的进攻行动中,一架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因迷失航向,不得不在豫北解放区紧急降落。该机两名飞行员,李乐年与俞瑞辅,在飞机着陆后即刻向解放军投降。他们在8月22日抵达了焦作市。随后,记者进行了专访,揭露了国民党空军内部的一些真实状况。
当时报道指出:这两位飞行员均担任中尉职务,在空军服役已满八年。谈及蒋军空军官兵,多数人是因为抗日救国的使命而投身空军。其中,三分之二的人不希望参与内战,渴望和平。他们普遍认为,国共两党实力相当,唯有通过和平协商,才是解决国内问题的唯一途径。
“航校教官赵凡驾驶飞机壮烈牺牲,他的老母却因生活困顿而选择了结束生命,妻子也迫于无奈改嫁他人,其他情况也就不难想象了。”至于对解放区的看法,两位先生表示:起初对这里并不十分了解,但所见所闻却是一片欢快与活力,军民之间紧密合作,生活简朴而勤奋,官兵之间平等相待,这些都让他们由衷地感到钦佩。
瓜豆结果。
在蒋介石的统治下,空军在抗日战争中屡遭困境,难以自保。两次遭遇的最大危机,均需依赖外国航空队的援助方能化解。因此,在持续三年的解放战争中,尽管国民党军队拥有强大的空军力量,却对纯粹的陆军解放军束手无策。这其中的根本原因,或许应追溯到那个挖空自家墙角的宋氏家族。
新宝配资-168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之家-中国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